高雄市立美術館商標

館長-李玉玲博士

館長簡介

李玉玲博士,1963年生於台灣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言學系學士、日本上智大學比較文化學系碩士、美國紐約大學美術史及建築史學系碩士、美國紐約大學美術史及建築史學系博士。曾於台灣、日、美等國求學、教學,研究領域包括:當代藝術、公共藝術、文化產業及藝術行政。

曾任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曾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兼任講師),以及台北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展覽組組長、國際事務小組召集人、中華民國財團法人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副研究員。也擔任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高雄獎評審委員等。並擔任ASEAN地區當代藝術競賽獎國際評審 (新加坡、印尼)以及亞洲文化協會台北分會年度藝術家獎助評審。

曾獲財團法人林本源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林柏壽先生藝術獎助學金)、財團法人日本交流協會研究獎助計畫、紐約大學獎學金 (IFA Council of Friends Fellowship)、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策展人駐館計畫 4 個月)、傅爾布萊特獎學金 (Fulbright Scholarship)、文建會美術館專業人員出國研習獎助 (四個月美國)、日本東急財團獎學金 (Tokyu Scholarship)。

為國內外公私立藝文機構策劃及參與執行之重要策展經歷有:國立故宮博物院莫內及印象派畫作展 (1993)、IMAGO: fin-de-siecle in Dutch Contemporary Art (台北市立美術館,1993)、Andy Warhol 1928-1987 (台北市立美術館,1994)、Identities: Art from Australia (台北市立美術館,1994)、亞洲當代彫刻展 (台北市立美術館/日本福岡亞洲現代彫刻會,1995)、配合籌辦台灣藝術家參加威尼斯雙年展 (1997、1999)、共同策展台灣藝術家參展第三屆亞太三年展 (澳洲昆士蘭美術館,1999)、日本藝術家參展第二屆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策展 (日本福岡亞洲美術館,2002)、台灣藝術家參展金澤世界工藝三年展策展(日本金澤21世紀美術館,2013)、金澤世界工藝三年展台灣巡迴展策展(台灣國立工藝研究發展中心,2013)、「從巴黎左岸到台東比西里岸 -江賢二 2014個展」策展(台東美術館,2014)等。其著作之中外文專文、評論,散見於國內外展覽專輯及期刊雜誌。

公共藝術經歷

  • 2016台灣桃園國際機場捷運線台北車站公共藝術設置(策劃觀念藝術家 Joseph Kosuth 作品設置)
  • 台北捷運局新店線中正紀念堂站公共藝術設置(委託策展)
  • 台北市敦化南、北路公共藝術設置(審議委員)
  • 中油公司公共藝術設置(委託策劃委員會委員)

李玉玲館長佈達致詞全文:

高美館「成為孕育城市創意的發電機」

市長、局長、藝術家前輩們、以及各位嘉賓,大家好。

首先,我要謝謝陳菊市長、史哲局長,在這個城市發展的歷史性時刻裏,邀請我加入高美館,能加入高雄這個持續進步、充滿活力與文化願景的城市,確實是件很讓人興奮的事情。所謂的歷史性時刻,在此,是俱多重意涵的,首先是,針對當今全球美術館自身的功能、定位與未來發展的思考;其二、是面對高美館作為台灣三大專業美術館之一,本身的持續拓展,以及建立獨特性與提升競爭力。第三、則是面對台灣現階段正面臨的政府組織的行政革新、行政效率與行政創意提升的關鍵時刻。

首先,針對美術館自身的功能、定位與未來發展而言

根據統計,從1960年代到20世紀末的30年間,光在美國境內就有超過600 所新美術館的成立。類似的美術館蓬勃成長現象,也見諸全球許多國家。這樣的美術館興建風潮,說明了許多事情,而其中最重要的,我認為是,美術館越來越被被視為是一個城市「創意文化進步的指標」,也正因為如此,當代的美術館與城市的關係(文化的、社會的、經濟的)也變得越來越緊密。

在這樣的全球美術館高度發展的脈絡裏,我們的高美館如何找出自己的立足點,持續拓展,建立美術館的獨特魅力與提升競爭力(誠如,剛才市長也提到的,未來幾年內,國內也即將興起的另一波的美術館興建風潮),我們如何能繼續成為吸引人的美術館?如何讓觀眾覺得來美術館看藝術展覽是一件美好、有價值的事情呢?身為美術館館長,這是一定要思考的問題。

我的博士論文研究的題目就是「當代美術館」與藝術作品、觀眾、與城市之間,持續發展中的新關係。簡單說,當代的美術館不同於過往,不論是與藝術家、藝術作品、或觀眾市民,都必須維持高度的互動與對話,更民主與平權的關係。而人們到美術館的目的,除了靜態觀看作品、學習藝術知識之外,當代的美術館更常強調提供來訪的觀眾不同於日常生活的空間體驗,透過獨特空間氛圍的營造,我希望觀眾能藉由直接的身體感知,進而激盪創意的生成。我認為「當代的美術館必須是開放而且具延展性的空間,是事件與會面發生的場所。」

因此,我就任館長的首要任務,就是進行美術館空間,包含館內、外,建築外觀,乃至整體美術館園區的總體檢。期望能逐步提供來館觀眾全新的美術館空間體驗。我希望美術館提供的是「遇見不同事物的機會」,遇見藝術作品、遇見藝術家、遇見不同的個人、甚至是遇見「真正自己」。換言之,我期待高美館能成為「孕育城市創意的發電機」。

因此,我希望能充分利用高美館所處自然園區的優勢與特色,以及我們所臨近的愛河、中都溼地、歷史窯廠等等,打造尊重自然、生態,連結土地紋理與城市歷史記憶的當代性美術館。

這個理想,也將會透過日後的主題策展,逐漸實現。我計劃這樣的年度主題策展將會是跨領域同時也是與國際接軌的。將會邀集館內、外不同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討論、激發對藝術的想像。我希望能持續探究藝術與社會、藝術與城市、藝術與觀眾之間多元互動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藉由館內外的共同策展,也能達到陪伴高美館同仁們的永續學習與成長。

我們知道高雄市立美術館的成立,是透過在地藝術界前輩們的長期努力,特別是以洪根深老師為首的高雄現代畫學會的推動。22 年來,歷經黃才郎、蕭宗煌、李俊賢與謝佩霓等四任館長的引領與拓展,高美館從一個在地出發的美術館,脫胎為具國際視野與企圖心的美術館。同樣令人值得驕傲的是,雖然高美館在長期以來南、北資源嚴重失衡的現實底下,我們只有 66位的館員,但我們卻擁有超過 1,000名的志工夥伴們。另外,以去年典藏為例,在有限拮据的典藏預算之下,卻達成超過五千萬價值的入藏作品。這都是因為許許多多藝術家前輩的無私奉獻以及全體館員的共同努力。

我很感謝剛才市長提出未來對美術館將會給予的許多特別支持,面對未來美術館園區週邊重大交通建設即將完成 (包括: 台鐵地下化、輕軌鐵路將專設[美術館站]等等),很顯然的,更多的市政願景勢必會與美術館及其園區有更多、更緊密的結合,在這樣美術館面臨改造的關鍵時刻裏,被託付如此重大的責任,我將會堅守自己所學專業,與對藝術的熱誠信念,全力扮演好橋樑的角色,期待讓高美館能不僅成為更專業、卓越的美術館,也能成為高雄市民最喜愛的藝術文化交匯點。站在館藏梁丹丰老師的作品《高雄愛河》前,面對高雄這個越來越美麗的城市,我感覺既興奮又緊張,希望能不負所托,一起為台灣美術的發展,努力、努力、再努力。

再一次感謝歷任館長的持續接棒,每一位館員的孜孜耕耘,無數民間企業友人的支持、鼓勵,以及最重要的,全國藝術家朋友、前輩老師的長期參與與關心。衷心感謝今天蒞臨的每一位藝術前輩、每一位師長、每一位貴賓及好朋友們,我以為「21世紀的美術館必須是美學、教育、與經濟並重的」,誠摯地邀請您們繼續陪伴高美館成長、轉型,一起見證高雄市立美術館成為文化高雄走向世界的引擎。

再一次感謝各位。也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喜樂平安。

高雄市長陳菊親臨高美館新任館長佈達典禮 未來城市想像交給高美館

李玉玲:高美館將成為「孕育城市創意的發電機」

高美館22周年,新館長李玉玲博士終於在105年7月28日正式上任,並於8月6日下午3點半假高美館一樓雕塑大廳舉行佈達典禮;當天各界重要人士皆到場出席祝賀,包含高雄市的大家長陳菊市長、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史哲局長、高美館前館長李俊賢老師、資深藝術家洪根深老師、白鷺鷥文教基金會陳郁秀董事長、法國在台協會紀博偉(Director Mr. Benoît Guidee)主任、華沙貿易辦事處梅西亞代表(Director General Dr. Maciej artur Gaca)、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文化組張四華專員、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鄭家鐘董事長、麗尊集團李登木總裁、典藏雜誌社簡秀枝社長、美術館之友會劉如容會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藝會之友會楊麗芬會長,以及陪伴高美館走過美好歲月的歷任前館長、國內重要藝術家前輩與朋友們、高雄在地藝術團體與長期支持美術館之企業界代表。現場每位貴賓朋友們皆不遠千里撥冗蒞臨,將最美好的祝福帶給高美館。

典禮上,新任館長李玉玲在眾人見證下自陳菊市長手中接下高美的重要典藏-黃土水《釋迦出山》銅像,代表著一肩負起高美館館務的重責,也將帶領高美館全體同仁齊心擘畫高美館的未來。高雄市長陳菊表示:「高雄未來的城市想像將交給高美館,她期許李玉玲能為高美館開啟嶄新局面。」

陳菊首先代表高雄市政府向現場的貴賓朋友們致意,她說成立於1994年的高雄市立美術館是國內三大公立美術館之一,也是南台灣最重要之文化藝術機構,長期以來肩負推廣在地藝術、促成國際藝文交流與文化資產保存之重大責任。近年來,在眾人的努力下,更成就了包括每年於高美館園區草地舉辦之「高雄春天藝術節」,以及國內新銳藝術家之年度盛事「高雄獎」。如今,22歲的高美館面臨國內美術館倍增,以及高美館周遭環境的巨大改變,其角色將更形重要,必須與時俱進在既有穩固的基礎下創新與成長。

陳菊表示,李玉玲的學、經歷豐富多元。她曾擔任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組組長、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同時擁有台大外文系學士、日本上智大學比較文化碩士、紐約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史及建築史博士;兼具中國美術史、當代藝術及建築史等專業背景。高美館肩負著啟迪未來城市想像的重任,她希望在新任館長的引領下,高美館能透過行政組織的革新,以及園區環境、館舍空間機能的改善、典藏經費的提升等方式,提升美術館的專業性、公共性、多元性、教育功能與國際競爭力,翻轉這個城市,讓高雄不再只是工業之都,更是一個樂活宜居的城市。

李玉玲致詞時表示,美術館已是城市「創意文化進步的指標」,當代的美術館與城市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密。她希望,高美館能成為「孕育城市創意的發電機」,就任館長後的首要任務,將進行美術館空間,包含館內外建築外觀,乃至整體美術館園區的總體檢,並逐步提供到館觀眾全新的美術館空間體驗。她希望美術館提供觀眾「遇見不同事物的機會」,以遇見藝術作品、遇見藝術家、遇見不同的個人、甚至是遇見「真正的自己」。

李玉玲說,當代藝術貼近生活,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能在各式各樣的場合中遇見趨近藝術的展覽;因此,做為美術館的展覽,要如何吸引觀眾,讓他們覺得來美術館看藝術展覽是一件值得的事呢?作為美術館館長,這是一定要思考的問題。

美術館全空間檢視與改造
高美館迄今已22周年,歷經時代、環境的變遷及建築規章的變革,且周邊鐵路地下化和輕軌亦即將於近幾年完工,在整個美術館的整體規劃上,全面重新檢視和改造勢在必行。因此她上任後的首務之一,就是計劃整體美術館的空間體檢,包含園區與兩個美術館,希望觀眾進入高美館內,就能感受到與日常生活不一樣的空間體驗。她將從既有空間進行改造,乃致增加新的建築空間。

跨領域與國際接軌,每年規劃特定跨領域國際主題展
李玉玲也希望充分利用高美館所處自然園區的優勢與特色,打造尊重自然、生態,連結土地紋理與城市歷史記憶的當代性美術館。未來,她希望高美館每年至少主動規劃一個特定國際主題展,這將會是由館長集合館內研究人員,結合國內外不同專業領域學者專家進行跨領域對話,所共同策劃的展覽。透過這樣的展覽,李玉玲希望能持續探究藝術與社會、藝術與城市、藝術與觀眾之間多元互動的可能性,也滿足美術館在跨領域與國際接軌的能力。「這樣的策畫展一定要有研究做為基礎,雖然一定會帶有學術的傾向,但希望呈現出來的方式會是寓教於樂。透過不同藝術領域的整合呈現,期望能吸引更多元的大眾前來美術館體驗,進而成為美術館的好朋友、好夥伴。」同時,透過這樣全館參與及與外界學者專家的共同策展,李玉玲希望達到的是對館內工作者的人才培養。

此外,李玉玲也計劃未來高美館每年至少有一個跟建築、設計、或都市計劃相關的展覽。至於國際型大展,李玉玲也希望不是平行輸入式的方式,而是能朝向提供在地與國際對話的機會。盡可能在策展初期就與開始對話,甚至與國外機構共同策畫。

廿一世紀的美術館絕對是美學、教育與經濟並重
「廿一世紀的美術館絕對是美學、教育與經濟並重的」李玉玲說,過去美術館可能只談美學與教育,但當今的美術館已經不能只思考美學與教育,經濟的問題也必須納入考量。也期許未來的高美館在她的帶領下,將成為提升大高雄城市文化與經濟動能的關鍵引擎。

123

加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