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美術館商標

展覽組

20歲後的穩健步伐-2014年的高美館展覽

2014年,是高雄市立美術館20歲館慶年,本館特別規劃各項主題性展覽,透過多元的展覽呈現,慶祝高美館向前邁入新的階段。除了延續開館以來秉持的營運宗旨「美術史的美術館」、「國際本土化」、「本土國際化」,強調國際藝術活動與在地藝術發展二者並重外,更經由主題性展覽的策辦與多方的合作,深化高美館的展覽軸線。

多元與創新:典藏研究展

典藏為一座美術館的核心,同時也是美術館文化實力的展現、當代藝術發展的切片。2014年高美館共策辦了21檔展覽,其中3檔即為典藏研究展,分別是《普普藝術+工廠-熱塑.冷壓.當代台灣》、《典藏奇遇記:藝享天開詩與樂》、《典藏.對話-演繹台灣當代水墨》。雖然3檔展覽均以典藏為基底,但切入的觀點、策辦的方式卻大不相同。
高美館於2014年新春策辦《普普藝術+工廠-熱塑.冷壓.當代台灣》,以美術館的典藏品爬梳普普藝術精神在台灣的影響與轉化,並與瑞士銀行合作辦理《普普藝術+工廠-消費.藝術.瑞銀典藏》,呈現瑞銀集團近半世紀的普普藝術作品,包含六○年代美國經典普普藝術作品、八○與九○年代最具影響力的歐洲藝術家作品,以及近年備受矚目的亞洲藝術家創作。同樣以「普普藝術」為策劃軸線,兩檔展覽特別採「1+1」的對照方式呈現,不只讓美術館與瑞銀集團的典藏作品相互對話,更突顯了高美館的藝術典藏實力。

《典藏奇遇記:藝享天開詩與樂》則是高美館在近六月份館慶月時,隆重推出的跨領域典藏饗宴。美術館有偌大的典藏資產,除了視覺上的觀賞,是否還有其他方式,能讓觀眾以不同的角度欣賞?根據調查研究,近年觀眾在影音媒體上的接受度大幅提高,觀眾接收訊息的習慣已逐漸轉變,參觀需求也更為多元。在2011年時,高美館即已策辦《發現典藏系列-詩與藝的邂逅》,以高美館典藏作品為素材,邀請在地詩人著詩,並將典藏與新詩並陳展示,呈現美術與文學跨界結合的成果。2014年,《典藏奇遇記:藝享天開詩與樂》跨領域跨得更深、更廣、更多元。典藏品融合了主題性的新詩與音樂創作,並製作詩人朗詩與作曲家音樂創作的影音,甚至加入了藝術家肖像攝影、多媒體互動裝置。39件典藏品、40首詩、8首音樂、48部影片、63件肖像與1件互動裝置,《典藏奇遇記:藝享天開詩與樂》提供了觀眾一個立體而全面親近典藏品的機會,並以創新的作法擴展典藏品的多元教育推廣效益,更表達了高美館為觀眾的需求積極設想的前瞻性。

不同於《普普藝術+工廠-熱塑.冷壓.當代台灣》的對照性、《典藏奇遇記:藝享天開詩與樂》的跨域性,《典藏.對話-演繹台灣當代水墨》則是著眼於在地藝術發展,提出美術館的歷史觀點,觀照台灣水墨藝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在高美館典藏品18項分類中,水墨畫佔總件數的十分之一強,屬強勢媒材之一;本展即是聚焦於質量俱豐的水墨典藏品,從典藏品的收藏脈絡具體而微地呈現台灣當代水墨畫發展的樣貌,以戰後較具影響力的水墨教學風為軸線,並透過歷屆高雄獎水墨類入選以上的參展藝術家及作品選件,觀察21世紀學院新生代在水墨藝術發展的現況與未來。

美術史的建構:在地性專題研究展

高美館長期投入在地藝術發展,透過展覽的呈現保存及書寫在地美術史。在20歲的這一年,高美館持續以台灣藝術家為研究對象策辦研究性展覽,例如《版.畫.交響-廖修平創作歷程展》展出「台灣現代版畫之父」廖修平自習藝以來多種媒材的創作,是台灣首次全觀式展出廖修平的完整回顧展;《許淑真紀念展》則展出已逝藝術家許淑真自2001至2013年的藝術創作,許淑真曾擁有醫檢師、劇場、藝術創作及社區營造等多重身分與跨領域經驗,此次可能是唯一一次試圖完整呈現其創作面貌的展出,本展的策辦更別具意義。在《芬芳寶島:憶象1950年代的台灣-林智信彩繪展》中,藝術家則以長達102幅的巨型連幅油畫作品,一氣呵成地呈現1950年代台灣的風土民情,創作的毅力令人感佩。

此外,高美館作為史觀進駐的空間,在既有的台灣美術史脈絡中另闢系列專題研究展路線,希冀彰顯舉足輕重卻鮮少被正視討論的另一種美術史。繼2013年的《藝術推手:高雄畫廊發展初探》之後,2014年高美館進一步推出《雄獅學:雜誌構築出的時代美學》,《雄獅美術》在1971至1996年間出版了307本月刊,是台灣第一本專業藝術雜誌,內容包含了當時代藝文界的活動、創作、評論、作為與思想,為日後的藝術雜誌樹立典範,而其編纂美術辭典、辦理「雄獅新人獎」、出版藝術叢書與引發論戰等等,同樣深刻影響當時代與後來的藝術脈動。《雄獅學:雜誌構築出的時代美學》除了經由展覽活化史料,亦邀請專家辦理座談會做深度探討,更為高美館的展覽脈絡開闢新頁。

社會文化現象的反思:議題性專題研究展

藝術的可貴之處在於能透過創作呈現不同的哲學思維,並反映各種社會議題與生活現象。因此,2014年高美館除了自行策辦展覽外,亦與不同的單位攜手合作辦理議題性獨特的專題研究展,希冀經由與國內外的外部機構合作,提供觀眾更為豐富的藝術觀點,觸發更深層的思考空間。此外,展覽同時強調外部交流與對本土的關懷,邀請觀眾以內外雙重角度省視社會文化議題。
例如,《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與立方計畫空間共同主辦,展覽結合文件、檔案與藝術創作,呈現並探索戰後台灣聲響文化運動的脈絡,並以長期田野調查、系譜學的方式梳理聲響文化「本土化」的軌跡。展出精采獲得各界好評,除了名列國內年度十大公辦好展覽第6名,福岡亞洲美術館學藝長黑田雷児先生更於日本《新美術新聞》製作的「2014年末回顧特集」上大力推薦本展,是被推薦的年度好展覽中唯一一個日本境外的展覽。

又如,《女人-家:以亞洲女性藝術之名》與福岡亞洲美術館及北京、香港與國內等地的藝術機構合作,大規模展出數十組亞洲重點藝術家的創作,以探究女人與家的細緻情感以及時代變遷下亞洲各區域女性所面臨的身體經驗、生命歷程與文化衝擊;《聲語遶境:兩個港口的對話-台灣與北愛爾蘭交流展》與高雄市現代畫學會共同辦理,基於台灣與北愛爾蘭具有相似且互為對應的殖民歷史與海洋文化背景,展覽藉由13位台灣藝術家、11位北愛爾蘭藝術家的作品探討兩地現今的城市、產業、生活與國際政治情勢等面貌;《他者.距離-兩岸當代藝術交流展》則是與中國湖北美術館合作,交錯並置展出15位台灣藝術家及15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突顯兩岸當代藝術的辯證與對話,其中為傳統注入當代精神以及回應全球化下的在地文化,不約而同成為兩岸創作者一致的呼應。

國際經典美學:大型國際文化交流展

秉持著拓展觀眾藝術視野,並使觀眾於高雄便能就近欣賞國際優質展覽的理念,即便人力、經費與資源有限,高美館仍積極透過自力策辦、與國際藝術機構合作等方式,引介風格截然不同的大型國際文化交流展,包含攝影、建築與版畫等主題,展出國際著名藝術家、建築師的經典作品,並受到來自各界觀眾的熱烈迴響。

《曼.雷 光/影/幻/境》是2014年高美館自行策辦的國際特展,20世紀前衛藝術巨匠曼.雷(Man Ray)積極參與達達運動與超現實主義活動,並活躍於時尚藝術圈,除了其著名的影像作品外,他也從事多元且豐富的創作,如雕塑、現成物、觀念藝術、繪畫與電影等,豐沛的創作能量令人歎為觀止,並深刻影響今日的藝術發展,本展即展出曼.雷各階段時期的創作。

《建築的藝術》則與英國福斯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合作,是福斯特事務所首度於台灣推出的主題展覽。於1967年創立、現已獲得超過675建築獎項的福斯特事務所,其於建築上的成就與影響力已然成為國際經典,本展即以「摩天大樓」、「都市規劃」、「文化與公民」等子題為軸線,展出福斯特事務所壯麗又富人文魅力的建築藝術,具體呈現其致力實踐以建築創作人類永續未來的核心理念,而其精細的建築模型以及針對建築設計過程的解析,更以極具親和力的方式吸引民眾一再來館參觀,絡繹不絕。

2011年全球最受歡迎展覽為於巴西里約展出的《艾雪的魔幻世界》(The Magic World of Escher),共締造了逾87萬觀展人次的驚人記錄。延續荷蘭平面藝術大師摩利茲.柯尼利斯.艾雪(Maurits Cornelis Escher)的超級魅力,2014年高美館與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館合作的大型特展《錯覺藝術大師-艾雪的魔幻世界畫展》為造訪高雄的觀眾帶來另一波藝術風潮。展品囊括艾雪風格豐富與題材多元的經典作品,包含版畫、素描、木刻版以及球雕。平面中的立體、重複中的變形、無限循環的視覺錯視……,艾雪的創作揉合了藝術性、趣味性、數學邏輯、物理性與哲學概念,不同背景的觀眾均能從他的作品中找到投入欣賞的支點,並有深刻的收穫。本展除了受到觀眾一致好評外,亦榮獲年度十大公辦好展覽第7名的肯定。

藝術創作與評論的培養皿:市民畫廊與創作論壇

作為一座公立美術館,高美館同時肩負著其公共服務的使命,除了策辦展覽以推動藝術教育外,亦期望經由公共資源的分享,提供展演舞台予藝術工作者,進而帶動在地的長期藝術發展與創作風氣。自1997年起,高美館即創立兩大展覽申請管道:市民畫廊與創作論壇,並依歷年執行經驗與時代變遷,數次調整辦理方式以符合實際所需,至今已培育了許多優秀的藝術創作者及策展人。

「市民畫廊」是高美館鼓勵在地藝術工作者創作與展出的重要管道,在提昇大高雄地區的創作水平與展覽深度的同時,更深刻記錄了高雄藝術家的活動樣貌與生態發展軌跡,並累積在地藝術發展歷史的厚度。2014年共展出3檔市民畫廊系列展覽,足見高雄藝術發展的活力與多面向:《緩慢與快速-暫存與永恆之間:洪明爵個展》從抽象繪畫中體現藝術家所體會的「時間流」,畫作與觀者間的關係微妙探討著「存在」與「無形存有」議題;《墨趣清供-容天圻逝世二十週年紀念畫展》展出容天圻充滿清雅情趣的水墨作品,尤其是藝術家的指畫創作與未曾曝光的小品冊頁饒富趣味;不受限於傳統書篆法度與流派,《雲崩石亂: 書、印-相:李明啓創作展》則展現李明啓在書、印創作上的創新詮釋。

「創作論壇」則是以「策展人」制度為導向的獨特展覽申請機制。它以獎勵當代策展精神為宗旨,徵求富時代精神,並能兼具策展論述及展出規畫實務的策展案,與國內其他眾多的徵件展相比,策展人的重要性更被突顯,其展覽策劃執行與論述能力也深具挑戰性。近年來,創作論壇除了成為年輕藝術家及策展人實驗性的創作場域外,更吸引了許多台灣重量級藝術家及策展人的參與競逐,新生代策展人的展覽案尤其令人耳目一新,如2014年所展出的2檔創作論壇系列展覽。由陳湘汶與邱俊達策展的《蟲洞劇場(文件編號:E120N23)》藉由「蟲洞」這個當代科學假設指陳一種新的思考空間:倘末日來臨,藝術家如何藉由創作求得生存機會?在末日發生前、中、後,10位新生代藝術家詮釋各自的逃生行動與餘生,人們遭受種種災難與社會事件又何嘗不是另一種世界末日呢?《李斯特-周育正個展》則在策展人徐建宇的策劃下,以極為具概念性的前衛方式剖析作為專業藝術家/個人的「周育正」,除了以藝術家創作歷程與生命經驗為兩大軸線引領觀眾探視外,周育正新作〈李斯特〉的現場鋼琴演奏、清潔婦清理地板等,更打破觀眾腦中既定的展覽形式,卻又不言而喻地直戳觀者內心。

高美館自1994年開館以來便以多功能綜合性美術館為定位,致力於介紹多元的藝術樣貌以符合不同觀者的觀展需求,並規劃多項展覽軸線以長期經營。2014年,高美館更擴大典藏研究展的呈展面向、拓展專題研究展的格局、引介品質與口碑兼具的國際特展並積極鼓勵藝術創作與評論,新的可能性在原有的展覽軸線上延伸開來,踩著更為穩健的步伐,滿20歲的高美館持續前進。

加入會員